找到相关内容581篇,用时8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义理新探

    隋文帝在京师召见过的九江道尼之类的人物。他又在同年出版的《续编》提出第二说,认为《起信论》的旨趣是在论述《华严经》、《楞伽经》与《胜经》的义理,作者可能是一位北方地论师。村上第二说的主要论据有以下三点。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043938.html
  • 我国宗教音乐研究概述

    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音乐周,共集中全国佛、道教乐团十余个,其中佛教乐团有北京佛乐团、天津佛乐团、五台山佛乐团、辽宁千山佛乐团、常州天宁寺佛乐团、九江能仁寺佛乐团、重庆罗汉寺佛乐团、甘肃 拉卜楞寺佛乐团、潮州...

    田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844227.html
  • 禅与中国音乐2

    静乐县西南)人。他幼习儒典及庄老之学,二十一岁见道安,为之折服,即出家。他出家后,禀承道安弘法家风,弘法译经不辍。公元378年,他为避战乱到浔阳(今江西九江)庐山,领徒众修道。慧远在庐山三十余年,影不出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944231.html
  • 在电脑上读《金刚经》(3)

    一直在南方流离:   梁太清三年(549)--自建业入东土,后到富春。   梁大宝三年(552)--还建业,住金陵正观寺。   梁承圣三年(554)--去九江;再至豫章(今南昌),住宝田寺;又往新吴美...

    顾伟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34433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[上] (4)

    是根源于同一古说,为了符合一代一人相承的传说而演变成的。所说的同一古说,就是曹溪旧传,炖煌本‘坛经’的传说:  “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。登(船)时,便五祖处分:汝去努力!将法向南,三年勿弘此法”(大正...,弘忍就送慧能去九江驿,回岭南。如‘坛经’(大正四八·三三八上)说:  “能得衣法,三更发去。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,登(船)时,便五祖处分:汝去努力!将法向南。三年勿弘此法。难去,在后弘化,善诱迷人,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744382.html
  • 高鹤年:名山游访记(6)

    庐山牯岭。九江停轮一时许。一老书一诗赠某君。万峰围绕一峰深。到此常修苦行心。自扫雪中归鹿迹。天明犹恐猎人寻。此去匡庐不远。有南浔铁路通南昌。夜过黄石港。武穴。黄州至汉口。即汉江之口。中国中心。水陆通商...

    高鹤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4544640.html
  • 屈大均之友石濂: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

    因,显然在于未能过目此书。至于其原籍或言苏州,或言金陵,或言嘉兴,实皆误。本集第一序为江西宁都人曾灿作,内明言“和上为吾乡九江人”,湖广长沙人陶煊作第十三序亦云“和上原籍江右,说法于广州”。就其一生...

    潘承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546178.html
  • 莲宗祖师传略

    有缘,此处可以住下,被杵之处就当喷出泉来。”言毕,果然有泉水应声迸出,涌浚成溪。于是慧远师决定住下,并筑茅为庵,称作“龙泉精舍”。过了不久,九江地区遭遇大旱,慧远师来到泉池边,虔诵《海龙王经》,忽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946222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与中国文人、文学、艺术

    》以及禅师语录等,(注 46) 例如他写过〈石恪画维摩颂〉、〈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倡和〉、〈祭龙井辩才文〉,其中都谈到《维摩经》经文或维摩诘其人。  苏轼并以维摩诘来称颂别人,如对前辈张安道之诗中有:  ...

    王志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646297.html
  •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(3)

    浪潮,日本方面努力想缓和或化解此种不利局面,才有所谓“日华亲善”的口号提出。而中日之间的国际佛教互动,基本上就是作为达到“日华亲善”的手段之一,此即为何要经由日本驻九江公使江户千太郎特别呈报日本外务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146394.html